“实施清洁水行动计划,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推进重点流域污染治理”“今年拟安排中央预算内水利投资700多亿元”“今年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国务院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大力解决一系列水问题的部署,引起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强烈共鸣。
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所长王建华告诉记者,我国仍有超过一半的水功能区水质不达标,太湖、巢湖、滇池三大湖水质整体还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一些丰水地区“有河皆污”。
“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0%,经验表明,城镇化率达到50%之后,是水污染危机的高发期,也是修复水生态的关键期,一旦错过这个机会,将会付出为高昂的治理代价。”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说。
农业面源污染,工业排放,生活污水……水环境遭遇的挑战。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实施清洁水行动计划,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推进重点流域污染治理。
近日,我国全面启动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问责,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等指标将作为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
安徽省水利厅厅长纪冰等代表建议,必须切实调整官员考核的指挥棒,让水资源管理“红线”硬起来,从严监测和控制河道湖泊的纳污容量,尽快提高污水处理厂、工业生产和生活污水排放标准,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通过法律政策、市场机制、科技等,解决水污染问题。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今年拟安排中央预算内水利投资700多亿元。
“当前,我国农业资源要素约束不断增强,解决靠天吃饭问题,根本的一条是大兴农田水利,既打通大型水利工程这样的‘大动脉’,也疏通田间地头的‘毛细血管’。”农业界别的宋丰强委员说,同时,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对供水、防洪、水环境提出了新要求。
报告明确,国家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重大水利工程,支持引水调水、骨干水源、江河湖泊治理、节水灌溉等重点项目。各地要加强中小型水利项目建设,解决好用水“后一公里”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辽宁省委主委施中岩表示,把水利作为国家投资的主要方向,加快建设一批重大骨干水利工程,有利于挖掘农业增产潜力,构筑粮食安全保障基础,有利于加强供水、防洪排涝、生态空间等体系建设,为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奠定基础。
“水 是自然资源,又有战略性作用,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水利厅副厅长曹金萍说,今后要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加快推进雨洪资源利 用,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及重点山洪沟的防洪治理,加快建设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积开展地下水超采区修复治理等。
初春时节,在山东潍坊市临朐县泉头村的山村小院,一拧,自来水哗哗地流出来。“做梦也没想到能用上自来水啊!”泉头村老人王天代从小父母早逝,从8岁挑水挑到80岁,如今用上自来水,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从喝上水、到喝上与城里一样达标的自来水,是千万农村群众心底真实的期盼。当前,我国“十二五”规划实施进入攻坚的后两年,1.1亿农村居民和1535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有待决。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年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经过今明两年努力,要让所有农村居民都能喝上干净的水。
“饮水安全工程埋在地下,做在心里,是大的民心工程。”曹金萍代表表示,今后推进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让群众享受到便捷均等的公共服务。
一些代表委员也指出,随着群众对饮水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很多地方工程建设面临投资标准偏低、专业管理人员缺乏、管护资金有待进一步落实等问题。今后,要切 实解决这些问题,以城乡发展一体化为方向,优先实施城镇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大力发展规模化集中供水和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配套改造 和联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