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氧测定仪在环境监测、水产养殖、污水处理等诸多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准确的测量结果离不开正确的校准操作。
校准前,要先准备好标准溶液。常用的是零氧标准溶液和饱和氧标准溶液。零氧标准溶液可以通过向无氧水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钠等药剂,去除水中的溶解氧来配制。饱和氧标准溶液则可将水样充分曝气,使氧气在水中达到饱和状态,通常可通过搅拌、通入空气等方式实现。
外观与电极检查是第一步。查看测定仪的外壳有无损坏,显示屏是否清晰完整,按键能否正常响应。重点检查溶解氧电极,确保其表面清洁,没有附着物或损坏。若有污垢,可用柔软的湿布轻轻擦拭电极表面。

零点校准时,将配制好的零氧标准溶液倒入干净的容器中,放入测定仪的电极,使其全浸没在溶液中。开启测定仪,按照仪器的操作说明书进入校准模式,选择零点校准选项。等待仪器读数稳定后,确认零点校准值,一般应接近零。若偏差较大,可能需要重新清洁电极或检查仪器是否正常。
接着进行满度校准。把饱和氧标准溶液准备好,将已进行零点校准的电极从零氧溶液中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再放入饱和氧标准溶液中。同样进入校准模式,选择满度校准选项。由于饱和氧溶液的浓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要注意记录当前溶液的温度。仪器会根据温度和标准溶液的氧饱和度自动计算出理论的满度值,并与实际测量值进行对比和校准。
在日常使用中,定期校准也是不可少的。根据仪器的使用频率和环境条件,建议每周或每月进行一次校准。如果仪器出现测量数据异常、长时间未使用或者更换了电极等情况,都需要重新进行校准。
此外,校准过程中的环境因素也需要注意。温度应保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避免温度急剧变化对标准溶液的氧含量产生影响。同时,要远离磁场、强电场等干扰源,确保测定仪能准确接收和处理信号。
溶解氧测定仪的校准是一项严谨细致的工作,只有正确制备标准溶液、按步骤进行零点和满度校准,并注意日常维护和环境因素,才能保证测定仪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各领域的溶解氧测量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